在海外接触华文教育已经十几年,摸爬滚打,甘苦自知。纽伦堡中文学校发展到今天二百多名学生,十二个班级和文化课班,成为在德国颇具规模的华校之一。2013年,学校经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举荐挂国侨办海外华教示范校。纽伦堡中文学校蒸蒸日上,多方给力的东风,2017年十二月中旬,我去北京参加了第四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盛会。这届大会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第一届华文教育大会在成都召开,第二届在西安举行,第三届开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办,这次开幕式钓鱼台国宾馆。这些让我们体会到国家对华文教育的重视。
来自五十五个国家的六百余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裘援平主任做了主题报告。她在报告中对整个华文教育工作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国务院侨办这几年来对海外华文教育所做的工作做了梳理和总结。她谈到:海外六千万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200个国家,海外侨胞最关心的大事,莫过于子孙后代的教育。300多年来,他们历经坎坷磨难,不惜付出时间,金钱乃至生命的代价,坚守着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精神家园。分布在世界各地的2万所华文学校被称为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也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希望工程”;更是华人华侨社会最重要的“民生工程”。
针对海外华文教育的“老问题”,比如办学缺乏规范的参照标准,教师缺乏科学的考评机制,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国务院侨办这些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解决办法:比如与华侨华人居住国建立政府合作交流机制,从政府层面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组织人力物力编写适销对路的本土教材;研究制定相对规范的华文学校办学标准;华文教师从业测试标准以及汉语水平测试等。在推进华文教育转型升级,向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方向迈进方面,国务院侨办做了大量的工作。几年来,财政部增加了华文教育的专项投入;国家发改委制定社会发展计划时,把华文教育工作统筹考虑在内;驻外使领馆积极协调解决华校发展需求……。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让我们感觉到祖国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在海外华文学校的发展道路上,祖籍国和国务院侨办与我们相伴相随。
每个人都知道,华文教育是开展中文教学、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平台。但在以前,大家都是各自为政,基本上是靠自己摸索。国侨办近几年推行的三化建设,让华文学校有章可循。不仅教材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华文教师证书培训也在积极推进。
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多渠道多方面培训海外华文教师,通过帮扶体系,体验体系,国务院侨办大力推进了华文学校的发展。此外,“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已经连续实施多年,使四十万华裔青少年从中受益。国务院侨办近几年还通过中华文化大赛,中文作文比赛等活动丰富中华文化体验活动。还大力支持有实力的省侨办,华文教育基地组织到海外举办“中华文化大乐园”,把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活动送到华裔青少年校门口,家门口。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激发了华裔青少年对中国国情,中华文化的认知,更坚定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裘主任有一句朴实的话让我觉得特别亲切,接地气:“未来三年,要让热爱中华文化的华裔青少年有学上,有书读,有合格老师教。”目标很朴实,它离我们也很近。